您好!欢迎访问标准环保(广东)有限公司网站!
从业20余年,专注于虫害消杀除菌广东第一消杀除菌公司 防治标准有保障
全国咨询热线:130-4803-7013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130-4803-7013

您的位置: 首页 > 虫害防治 > 卫生灭鼠

灭鼠公司带你了解鼠疫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019年11月12号内蒙2被确诊为鼠疫患者,目前这2例肺鼠疫病例还在诊治中,11月27号内蒙古又新确诊1例腺鼠疫。腺鼠疫通常是从鼠(旱獭等啮齿动物)传播到人的第一步,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发展为继发性肺鼠疫及败血症鼠疫。

1、肺鼠疫

鼠疫在人间传播主要是因为“肺鼠疫”,根据传播途径分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

原发性肺鼠疫为呼吸道直接感染所致。多见于流行高峰,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

继发性肺鼠疫是在腺鼠疫和脓毒血症型鼠疫的基础上,继发肺部感染,如当腺鼠疫患者体内的鼠疫杆菌随着血液循环来到肺部,就会引起肺鼠疫,肺鼠疫患者会胸痛、剧烈咳嗽、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果不治疗,肺鼠疫的病死率几乎是100%,现在有了抗生素,即使最严重的肺鼠疫,病死率也可以降到了50%以下了。

肺鼠疫的最大“恐惧”是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当年的SARS也是呼吸道传播。防控的关键:要做好个人防护,降低密切接触肺鼠疫患者感染的风险,一旦有人从腺鼠疫发展为肺鼠疫,防护和处置不当,很快就开始了人间鼠疫的疫情。

2、腺鼠疫

鼠疫患者大部分都是腺鼠疫,淋巴结肿痛最常见的部位是腹股沟淋巴结。因为人被带鼠疫杆菌的鼠蚤叮咬后,细菌从皮肤进入身体,到了叮咬部位附近的淋巴结,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导致人淋巴结肿大和疼痛,同时还有高烧,这也就是“腺鼠疫”。

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还有一些到这些地区旅游并且喜欢亲密接触野生动物的游客,感染腺鼠疫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

腺鼠疫的患者传染性并不强,偶尔可能会因为脓肿破溃流出一些带病菌的脓液传染周围人,如果仅仅是腺鼠疫就没那么可怕了。

灭鼠公司

鼠疫,为什么难灭?

鼠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2800年前,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在卫生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下,医疗鼠疫已由不治之症变为可防可控,且绝大部分为散发病例。

但是鼠疫为什么难以消灭?还是要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来谈起......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疫源地,传染源来自野外的动物,而且自然界感染鼠疫的动物主要是鼠类和旱獭等啮齿类动物,老鼠有多难消灭,就知道鼠疫有多难彻底消灭了,野生动物间如果发生鼠疫流行,也就是我们说的鼠间鼠疫,理论上鼠疫从野生动物进入人类导致人间鼠疫的风险也会增大。

那么鼠疫是如何从野生动物到人类身上的呢?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鼠疫的三种传播途径

跳蚤如何传播鼠疫菌

跳蚤吸食鼠疫患者的血液后胃中充满了鼠疫的杆菌,食道被细菌阻塞。它们虽是鼠蚤,但有时亦咬人。这种带菌的跳蚤吸入血时血液因食道被细菌阻塞无法入胃而从口部回流到被咬人的身体里,鼠疫细菌就在这时随同进入人体,使人染上鼠疫。

鼠疫的传播媒介—跳蚤

另外,跳蚤在吸食人血时还可能把粪便排在人的皮肤上,其中也合有大量鼠疫细菌。因为被咬部位发痒,搔痒时会将鼠疫细菌带入微细的伤口,也能使人染上鼠疫。

直接接触,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比如这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腺鼠疫就是剥食野兔造成的。

传播方式上,其实还有一种重要方式

人传人方式,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鼠疫耶尔森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使与之接触的易感人员罹患原发性肺鼠疫,并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扩散,甚至酿成人群大暴发,也是鼠疫中较为凶险的一种。

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耶尔森菌为一种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短杆菌,菌体长1µm~2µm,宽0.5µm~0.7µm,有荚膜,无鞭毛和芽胞,革兰阴性菌。

鼠疫“主动”防控方法

鼠疫对于人类的威胁早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主要是人类可以从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出发,卫生机构和医疗系统紧密合作,落实鼠疫防控和治疗策略。

一、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体系

疾控系统建立完善传染病防制体系,最重要是传染病的网络监测系统,对于鼠疫的监测既有野生动物监测,也有人间疫情监测,不管是动物间有疫情还是人间疫情,都能及时发现及时上报。果断采取措施,切断野生动物到人的传播途径,也要注意人与人之间传播途径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头,在疫区灭鼠、灭蚤和消毒。

灭鼠灭蚤控制策略

疫情疫源地,灭鼠灭蚤很重要,及时将鼠和蚤密度控制到不足危害水平。

1. 使用杀虫剂或驱避剂避免蚤的叮咬 消灭环境中的跳蚤就相当于切断了传播媒介,为了快速降低环境中的跳蚤密度,常采用化学方法处理,一般是对发现跳蚤和动物栖息,活动的区域进行全面滞留性喷洒,药物可以从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

2. 开展鼠类防治 灭鼠尤其重要,外环境灭鼠建议由专业人士或机构(如有害生物防治公司O)开展,使用杀虫剂灭杀。

3. 一定要避免处理不明原因的死鼠

消毒措施:病原菌耶尔森菌

由于引起鼠疫的耶尔森菌系不产芽胞的细菌,因此,中效以及中效以上水平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如双链季铵盐类、醇类、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均可用于鼠疫患者的环境消毒。

环境物体表面,可以采用随时擦拭消毒;传统的抹布+水桶的方式,应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浓度。有患者居住的环境可采用有效氯/溴浓度500mg/L的溶液擦拭、拖地。

空气消毒可采用UV灯辐照消毒,过氧化氢气雾喷雾消毒。

二、医疗系统:救治能力大大提升

医疗救治系统,除了隔离措施、消毒措施、防护措施,现在有了抗生素和疫苗,对密切接触者给以抗生素预防可以避免发病,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鼠疫患者治疗策略:适当及时的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化学预防则可以防止扩散。如果不进行治疗,腺鼠疫的死亡率为50%至90%(如果治疗,则为10%至20%)。如果不进行治疗,肺鼠疫的死亡率为100%(如果治疗则为50%以下)

链霉素是鼠疫的首选药物,链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庆大霉素已成为链霉素的可接受甚至首选的替代药物,其他对于鼠疫有效的药物还包括四环素和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以及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

传染病网络监测系统

主要包括人群监测和疫源地监测。一方面对鼠疫患者必须及早发现和早期诊断;监测鼠类及啮齿动物病原菌携带情况,针对性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配合下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对患者和人群都是十分重要的。作出诊断后,一面积极治疗,一面向卫生疾控部门报告。

1、人群监测

经历SARS后,我们大力建设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反馈系统,到了2004年,首诊医疗卫生人员或机构发现需要上报的传染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报告给上级卫生部门。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鼠疫病例,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国内出现了鼠疫病例,卫生部门能很快获得消息,对疾病传播进行控制,不至于因消息滞后而导致疫情扩大。

2、疫源地监测

根据现行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我国的鼠疫疫源地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云南及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等。在鼠疫疫区,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疾控中心需要对可能携带病菌的动物进行监测,再根据监测结果做出针对性措施。

预防鼠疫:普通群众健康教育

普通群众需要了解防控核心知识

一是,大家要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尤其是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这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疫区,需要穿好能够防鼠蚤叮咬的防护服装,不裸露皮肤,减少被感染的蚤叮咬可能性,一些常用含有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一般也可以驱赶跳蚤。

二是如果曾去过疫区,或者怀疑接触了鼠疫患者,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鼠疫潜伏期一般只有1~3天,通常不超过9天,如果在这段时间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或者接触史,由医生安排下一步预防或者治疗措施。

三是如果需要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2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好口罩,勤洗手。

“从历史来看,鼠疫防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长期坚持。” 如今,鼠疫虽已罕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类。

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不可松懈,一旦放松后果是严重的,近些年,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和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传染病无国界,防范和控制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越来越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标准微信客服:返回首页

鼠疫 点击【百度搜索本文分享

服务地区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24h客服热线

130-4803-7013

官网微信
线